首页 宁南简介

宁南简介 2023-05-27 543

【概 况 】 宁南县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南部,东以金沙江为界,与云南省巧家县隔水相望,南与会东县毗邻,西与会理市接壤,西北角与德昌县相连,北与普格县、布拖县相连。南北长52公里,东西宽43.5公里,辖区面积1670.29平方千米。县城距州府西昌市120余公里,县人民政府驻地宁远镇。县辖13个镇、79个行政村、12个社区,498个村民小组、40个社区居民小组。2022年年末全县人口总户数52404户,户籍总人口202562人。其中,女性97946人、占总人口的48.3%,男性104616人、占总人口的51.7%;少数民族人口61097人、占总人口的30.2%(彝族人口57479人、占总人口的28.4%)。

宁南系历史上一条连接川、滇的古通道,早在五六千年前即有人类栖息。西汉前属古邛都国。唐曾一度为南诏国属地。宋属云南大理国。元为云南罗罗斯宣慰司都元帅府建昌路。清雍正六年(公元1728年)设千总、筑土城。清嘉庆元年(公元1796年)置披砂土千户,属会理州永定营。清宣统二年清政府强令“改土归流”,于披砂设“会理州披砂分州”。民国二年(1912年)改披砂、洼乌为分县。民国十七年(1928年)设披砂设治局,隶属整理委员会。民国十九年(1930年)经“宁属整理委员会”转呈四川省民政厅上报民国政府行政院核准建立宁南县。民国二十年(1931年)元旦,上级政府派专员将县印送至宁南,举行了“建县庆祝大会”。民国二十四年(1935年)宁南县划归四川省十八督察区。民国二十八年(1939年)建西康省,宁南县划归西康省第三行政督察区。1950年3月23日,宁南解放后,归属西康省西昌专区。1955年10月,撤销西康省,随西昌专区并入四川省。1978年10月,宁南县随西昌地区并入凉山彝族自治州。

宁南县地处横断山脉东北部、青藏高原东南边缘,东及东北为大凉山余脉、西及西南为鲁南山东坡,中部黑水河纵贯南北,注入金沙江,形成两山夹一谷(黑水河河谷)和金沙江西岸的大地貌。境内群山起伏,沟壑纵横,山体自东向西北逐渐增高,形成了西北高,东南低的地势,最高峰是西北与会理交界的贝母山峰,海拔3920米,最低处是跑马镇依补河口,海拔585米,相对高差3335米,具有“一山分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立体气候特征。县境内以山地为主,有少量平坝和河滩地。县城位于县境中部黑水河东岸的披砂坝子,海拔1124米。年平均气温19.6摄氏度,年降水量822.5毫米,年日照时间2081小时。全县主产玉米、土豆等,经济林木种类多,尤其是桑树、核桃、亚热带水果等,宜种面积大,品质好,颇具开发潜力。县境内水能资源丰富,总投资2200亿元、总装机容量1600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二的白鹤滩水电站,首批2台机组于2021年6月投产发电,2022年12月20日实现全部机组投产发电,是继三峡工程开启中国水电恢宏篇章之后的又一标志性工程,是中国水电引领全球的又一张“国家名片”,是国家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投产发电的超级工程。

【政治建设】  2022年,宁南县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,班子成员率先垂范,自觉锤炼坚强党性,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“两个确立”的决定性意义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、凉山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及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、州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,细化全年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事项,坚决确保中央、省委、州委决策部署在宁南落地见效。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、政治规矩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、省州十项规定、州八条禁令及其实施细则,严格执行党章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,严守“五个必须”、杜绝“七个有之”,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,主动接受监督,自觉保持清廉形象。

【经济运行情况】  2022年,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873068万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(下同),同比增长10%。分产业看: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4002万元,增长4.2%,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4.5%,拉动GDP增长1.45个百分点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64687万元,增长28.4%,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6.6%,拉动GDP增长7.66个百分点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4379万元,增长2.3%,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.9%,拉动GDP增长0.89个百分点。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4.8:30.3:34.9。实现民营经济(个体、私营)增加值344246万元,占GDP的比重为39.4%,同比增长3.6%。分产业看:第一产业民营增加值98684万元,同比增长4.4%,拉动民营经济增长1.2个百分点。第二产业民营增加值104215万元,同比增长1.5%,拉动民营经济增长0.5个百分点;其中:工业民营增加值76335万元,同比增长1.5%,拉动民营经济增长0.8个百分点;建筑业民营增加值27880万元,同比下降3.4%,影响民营经济下降0.3个百分点。第三产业民营增加值141347万元,同比增长4.7%,拉动民营经济增长1.9个百分点。

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442522万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(下同),同比增长4.4%。其中:农业(种植业)实现产值236998万元,增长1.6%;林业实现产值26784万元,增长6.9%;畜牧业实现产值170460万元,增长8.0%;渔业实现产值3070万元,增长8.8%;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5210万元,增长11.2%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7.67万亩。其中,玉米种植面积14.3万亩,洋芋种植面积10.34万亩,小麦种植面积3.75万亩,稻谷种植面积2万亩。蔬菜种植面积11.21万亩,烤烟种植面积4.81万亩。全年粮食产量10.52万吨。其中,玉米产量4.62万吨,洋芋产量3.11万吨,稻谷产量0.99万吨,小麦产量0.56万吨。

全年生猪出栏29.09万头,同比增长0.6%;牛出栏2.19万头,增长1.7%;羊出栏16.62万只,增长6.1%;家禽出栏69.33万只,增长2.9%。主要畜禽(猪、牛、羊、禽)肉类总产量2.63万吨,同比增长0.3%,其中:猪肉产量2.02万吨,下降1.7%;牛肉产量0.26万吨,增长3.2%;羊肉产量0.2万吨,增长15.9%。蚕茧产量1.49万吨,增长1.4%。年末,生猪存栏16.39万头,同比下降13.6%,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.84万头,增长14.4%;牛存栏6.08万头,增长3.5%;羊存栏16万只,下降1.4%。

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.25万亩,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.3万亩,森林管护面积70.8万亩,森林覆盖率51.22%。

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0.81万千瓦。机耕面积2.645万公顷,机播面积0.469万公顷。农用化肥施用量(折纯)7019吨,农药施用量43吨,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80吨。

全县上网小水电站46处,装机总容量69555千瓦,全年上网电量24480.83万千瓦时;全年全社会用电合计59001万千瓦时,同比下降18.1%。其中: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3254万千瓦时,同比下降10%;全行业用电合计45747万千瓦时,同比下降20%。

【特色产业】  做优特色农业,实施蚕桑二次革命,蚕农收入7.4亿元;稳定烤烟产业,收购烟叶12万担、烟农收入1.6亿元;全面落实“田长制”,完成撂荒耕地整治,新建高标准农田1.6万亩,全年产粮10.5万吨,生猪出栏29.1万头,县低温粮库建成投用,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成色更足;幸福茶岭核桃现代农(林)业园区入围省级培育园区,建成州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、县级现代农业园区12个。做强绿色工业,白鹤滩水电站机组全部投产发电,果木一期风电稳定运营,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家,全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51.6亿元。大力发展康养旅游,成功创建幸福茶岭国家3A级旅游景区、金桑庄园州级旅游度假区、拉落天府旅游名村、碧窝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。

【重点项目建设】  2022年,全县实施重大项目80个,完工36个,县本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78.6%。宜攀高速、宁西高速、竹寿水库扩建、宁南中学北校区、宁府大道西延线、正黄金域国际、宁远巷商业综合体、重大疾病公共卫生防治中心等一大批亿元以上重点项目高效推进,有效支撑全县投资增长势头。全年争取到位专项债券资金7000万元,其中,公租房建设项目2400万元、重大疾病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建设项目4600万元。落实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1.83亿元。通过遴选方式争取中省预算内以工代赈专项资金1593万元,国家级示范项目以工代赈赈济模式创新拓展项目落户骑骡沟镇。

【深化改革】  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常态化落实《凉山州优化营商环境二十条规定》,企业登记注册时间压缩至4小时以内,工程项目审批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以内,“最多跑一次”审批服务事项占比达100%,新增市场主体1864户。充分发挥优化营商环境督查专班“利剑”作用,召开“优化营商环境服务日企业家座谈会”12场次、为企业解决问题77件,受理企业举报投诉71件,办结、满意率均达100%。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,构建支持民营经济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长效机制,打造一流营商环境。主动“走出去”,热情“请进来”,精心筹办招商推介活动,积极参加西博会等重大展会和投资促进活动,开展“六大招商突破行动”,提高招商实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完成重大产业项目签约5个,引资额度20.3亿元。

【脱贫攻坚回头看】  认真抓实开展各级培训,结合防返贫监测帮扶第二轮排查工作一并有序组织入户核查,聚焦责任落实、政策落实、工作落实、成效巩固4个方面,全面完成了脱贫户、监测户和其它农户的入户核查,将发现问题进行立查立改,形成了整改台账,为提高脱贫成果打下了基础。2022年,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2421元、增长9%,脱贫户、监测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12984元、增长13.4%,“两不愁三保障”及安全饮水等方面成效持续巩固,全年无一例返贫致贫现象发生,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持续提升。

【社会事业】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全力解决教育、医疗、社会保障等方面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,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。严格落实“四个不摘”要求,建立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,精准开展产业扶持、就业帮扶;深入实施住房改造提升四年行动计划,完成1256户危房改造提升任务;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,建成3座乡镇污水处理站,完成1200户卫生厕所改造和530户入户路建设;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,投入1.46亿元实施衔接项目65个,成功创建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1个、示范村5个、州级先进镇1个、示范村4个。加快提升城镇面貌。推进西城开发,宁府路西延线快速推进,水碾坊建成投用,城市广场、青田院坝一期即将竣工,宁远巷快速推进;推进旧城改造,启动19个城镇补短三年行动项目建设,松新、华弹、白鹤滩、大同等特色城镇实现旧貌换新颜。不断夯实发展基础。健全交通网络,宁西高速实现实质性开工,宜攀高速完成工程量60%,王坤田大桥、松新南苑便民桥竣工投用,新建村级产业路77.8公里;竹寿水库扩建工程完成投资3亿元,一批“五小水利”工程建成投用。做优做实民生实事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高规格召开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,拿出1399万元重奖教育战线,普通高考本科硬上线率连续9年领跑全州,宁南中学北校区建设快速推进,民族小学、第一幼儿园迁建项目竣工投用;全力改善群众就医环境,县医院第二住院综合大楼即将投用,县重大疾病救治中心建设、县疾控中心迁建项目快速推进,县中医院第二住院大楼和3个移民镇卫生院迁复建项目建成投用;全力稳就业,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6.8万人,新增就业3941人;繁荣发展文化事业,成功申报2个省级、13个州级非遗项目,完成库区文物复建;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,成功创建省级民族团结示范县。

发布评论